銀荊(學(xué)名:Acacia dealbata Link),被子植物豆科常綠喬木,高約25米,樹干較直,樹皮灰綠或灰色;二回羽狀復(fù)葉,偶數(shù),小葉線形,銀灰色或淺灰藍(lán)色。3~4月開花,頭狀花序,具小花30-40朵,花黃色,有香氣。莢果長帶形,長3.5-11厘米,果皮暗褐色,密被絨毛。種子卵圓形,黑色,有光澤。
原產(chǎn)澳大利亞。中國云南、廣西、福建有引種??勺餍械罉浠蛟谕@作孤植、叢植布置。生長迅速,抗逆性強,適作荒山綠化先鋒樹及水土保持樹種。
無刺灌木或小喬木,高15米;嫩枝及葉軸被灰色短絨毛,被白霜。二回羽狀復(fù)葉,銀灰色至淡綠色,有時在葉尚未展開時,稍呈金黃色;腺體位于葉軸上著生羽片的地方;羽片10-20(-25)對;小葉26-46對,密集,間距不超過小葉本身的寬度,線形,長2.6-3.5毫米,寬0.4-0.5毫米,下面或兩面被灰白色短柔毛。
頭狀花序直徑6-7毫米,總花梗長約3毫米,復(fù)排成腋生的總狀花序或頂生的圓錐花序;花淡黃或橙黃色。
莢果長圓形,長3-8厘米,寬7-12毫米,扁壓,無毛,通常被白霜,紅棕色或黑色?;ㄆ?月;果期7-8月。
該種和黑荊A.mearnsii DeWilde非常相似,但該種枝、葉被白霜,小葉較狹,果無毛而不同。
播種育苗,生產(chǎn)實踐表明,直播育苗效果較差,現(xiàn)已推廣芽苗移栽方式育苗。
一、種子處理:種子引進(jìn)后,置冰箱內(nèi)保存(溫度控制在5℃左右),翌年3月下旬或4月上旬取出,用0.5%的高錳酸鉀溶液消毒30分鐘,濾出后用清水清洗,然后用80℃左右的溫水浸種24小時。濾出待用。
二、沙床處理:播種前7天用0.5%的高錳酸鉀溶液將沙床及河沙消毒(沙床用沙厚度為10厘米),并準(zhǔn)備部分消毒的河沙備用。
三、播種:將備用的河沙與種子拌勻,均勻撒播在已消毒的沙床上,再用消毒的河沙均勻覆蓋在種子表面(厚度以不見種子為宜),用背負(fù)式噴霧器進(jìn)行床面噴霧,淋透床面后,以毛竹片為支架,用塑料薄膜封閉床面。
四、苗床管理:苗床內(nèi)溫度以30℃為限,超過時,應(yīng)將苗床兩頭塑料薄膜揭開,通風(fēng)降溫,以防燒傷幼苗。床面表層沙發(fā)白時,要及時用噴霧器補充水分。正常情況3天即有種子破胸露白,7天即有小苗露出床面,10天后在傍晚或陰天揭除薄膜進(jìn)行練苗。
五、芽苗移栽:移栽前15天應(yīng)仔細(xì)整地,要求每畝施用餅肥150千克,硫酸亞鐵10千克,呋喃丹或90%晶體敵百蟲3千克。移栽用苗床寬1至1.2米,床面中部略高呈烏龜背形,以防床面積水。沙床內(nèi)小芽苗以種殼脫落為移植標(biāo)志,隨出苗先后分期分批進(jìn)行。小苗移出沙床時,其根部應(yīng)用1∶800倍多菌靈或1∶1000倍甲基托布津溶液消毒。方法是將芽苗根浸入藥液中,隨浸隨栽。栽植深度以不超過根基部為宜,栽植時間以陰天或傍晚為好,栽植后及時澆透水,栽植距離以30厘米×25厘米為佳。
六、小苗管理:芽苗移栽后,需用遮陽網(wǎng)遮蔭5至7天,并保持其充足的濕度,補水時應(yīng)用噴霧器。苗莖木質(zhì)化后可改用糞勺補充水分。除草時,兩手應(yīng)配合輕輕拔除,切忌松動幼苗。5月中旬開始進(jìn)入常規(guī)管理。苗期應(yīng)重點防治炭疽病,可用1∶800倍多菌靈和1∶1000倍甲基托布津交叉使用,防止產(chǎn)生抗性。
七、大苗培育技術(shù):培育圃地,要求土層深厚、肥沃、排水良好。施足基肥,開好排水溝系,按東西向作床,床面寬0.8米,高25厘米。3月下旬至4月中旬,挑選樹形好、長勢旺盛的一年生苗木,按每畝667株定植。起苗時,盡量多帶宿土。定植后,精心管理,期間注意整形修剪,經(jīng)過1至2年的培育,苗木胸徑可達(dá)4厘米以上,苗高可達(dá)3.5米以上,即可用于綠化。
銀荊:常綠喬木,高約25米,樹干較直,樹皮灰綠或灰色;二回羽狀復(fù)葉,偶數(shù),小葉線形,銀灰色或淺灰藍(lán)色。3~4月開花,頭狀花序,具小花30-40朵,花黃色,有香氣。莢果長帶形,長3.5-11厘米,果皮暗褐色,密被絨毛。種子卵圓形,黑色,有光澤。 合歡:落葉喬木,傘形樹冠。葉互生,傘房狀花序,雄蕊花絲猶如縷狀,半白半紅,故有“馬纓花”、“絨花”之稱。樹干淺灰褐色,樹皮輕度縱裂。枝粗而疏生,幼枝帶棱角。葉為偶數(shù)兩面羽狀復(fù)葉,小葉10對~30對,鐮刀狀圓形,晝開夜合。傘房花序頭狀,萼及花瓣均為黃綠色,五裂,花絲上部為紅色或粉紅色絲狀,簇結(jié)成球,花期6~7月。果實為莢果,成熟期為10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