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(chǎn)地分布:
分布在俄羅斯、日本以及中國大陸的新疆、吉林、遼寧、黑龍江、內(nèi)蒙古等地
形態(tài)特征:
生長形態(tài):灌木或小喬木,高3-5米。樹皮暗褐色,小枝無毛,栗褐色。葉:托葉腎形或偏卵形,邊緣有齒;葉柄長5-7毫米,無毛;葉片橢圓狀倒卵形或橢圓狀卵形,長6-10厘米,寬4-5厘米,基部圓形或廣楔形,先端急尖、鈍或圓形,全緣,但著生在萌枝或小枝上部的葉有不規(guī)則的齒,表面綠色,背蒼白色,或有白粉,兩面無毛或幼葉稍有毛。
花:花與葉同時開放稍先于葉開放,雄花序橢圓形中短圓柱形,長1.5-2.5厘米,粗約10-12毫米,有短梗,基部有數(shù)枚小葉,花序軸有疏長毛,
雄蕊,花絲無毛,為苞片長的4-5倍,苞片倒卵形,先端帶褐色或近黑色,僅腹腺;雌花序長1-3厘米,粗約8-10毫米,花序梗長約5毫米,至果期可伸長達(dá)1厘米以上,生短柔毛,基 生數(shù)小葉,
子房狹圓錐形,長約2毫米,有柔毛,具長柄,與子房近等長,
花柱短,柱頭裂,苞片同雄花,腺體,腹生。蒴果長約7毫米,有毛。
花期4月下旬,果期5月下旬或6月初。
生長習(xí)性:
生于林中、林緣或灌叢中和山路旁。生長于海拔200米至3,420米的地區(qū),一般生于林內(nèi)和山坡林緣,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。
繁殖培育:
用種子繁殖。
園林用途:
病蟲害防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