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(chǎn)地分布:
分布在臺灣島、越南以及中國大陸的廣東、貴州、廣西、云南、江西、湖南、福建等地。
形態(tài)特征:
葉心形或心狀三角形,長4-9.5厘米,寬3-7厘米,頂端漸尖,基部心形,全緣或很少為不明顯的3裂,兩面被長硬毛,側脈6-7對,在兩面稍突起,第三次脈近于平行,細弱;葉柄長1.5-8厘米,毛被同莖?;ㄐ蛞干逃谌~柄,花序梗長3-15毫米,或有時更短則花梗近于簇生,毛被同葉柄,通常著生2朵花,有時1或3;苞片小,線狀披針形,被疏長硬毛;花梗纖細,長8-15毫米,毛被同葉柄;萼片5,外萼片三角狀披針形,長8-10毫米,寬4-5毫米,基部耳形,外面被灰白色疏長硬毛,具緣毛,內面近于無毛,在內的2萼片線狀披針形,與外萼片近等長或稍長,萼片于結果時稍增大;花冠白色,狹鐘狀,長1.2-1.5(-1.9)厘米,冠檐淺裂,裂片圓;瓣中帶被短柔毛;雄蕊5,內藏,長3毫米,花絲向基部漸擴大,花藥卵狀三角形,基部箭形;子房圓錐狀,無毛,花柱棒狀,長3毫米,柱頭頭狀,2淺裂。蒴果近球形,徑約9毫米,果瓣內面光亮。種子4,卵狀三棱形,高4毫米,毛被不盡相同,被微毛或被短絨毛,沿兩邊有時被白色長綿毛。
生長習性:
生長于海拔150米至1,800米的地區(qū),多生在山谷、山坡、路旁和林下。
繁殖培育:
園林用途:
病蟲害防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