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(chǎn)地分布:
中國特有,產(chǎn)于江西、福建、臺灣、廣東、海南等省區(qū)。模式標(biāo)本采自臺灣臺北。
形態(tài)特征:
多年生草本,具根狀莖。稈直立,高70-100厘米,直徑2-4毫米,具多節(jié),不分枝,緊接花序以下被絲狀毛或無毛。葉鞘質(zhì)厚,通常較長于其節(jié)間,上部者較短,鞘口具柔毛;葉舌短,頂端圓截形,具纖毛;葉片線形,扁平或內(nèi)卷,長30-50厘米(頂生者極退化),寬3-4毫米,頂端長漸尖,下部漸窄,具粗壯隆起之中脈,基部貼生柔毛,兩面平滑無毛,邊緣粗糙。圓錐花序傘房狀,長8-15厘米,寬約3厘米,栗褐色或帶紫色;主軸被絲狀柔毛,長約7厘米;分枝15-20枚,長12厘米左右,直伸或開展;總狀花序軸節(jié)間長約2.5毫米,等長或稍長于其小穗柄,兩者邊緣均具長約5毫米之絲狀柔毛;無柄小穗披針形,長3-3.5毫米;基盤絲狀毛甚長于小穗;第一穎厚紙質(zhì),紫褐色,頂端膜質(zhì)漸尖或具2小齒,2脊上部具纖毛,脊間無脈或有1脈,背部具長為小穗2-3倍的絲狀柔毛,白色或帶褐色;第二穎舟形,頂端尖,具3脈,背部無毛,或在有柄小穗中疏生長柔毛,邊緣具纖毛;第一外稃狹長圓形,稍短于穎,頂端具纖毛;第二外稃窄,長約1.5毫米,上部邊緣略具纖毛,頂端近全緣;芒細(xì)弱,長6-8毫米,基部稍彎轉(zhuǎn);第二內(nèi)稃微小,頂端具細(xì)齒裂;雄蕊2枚,花藥長約1.5毫米;柱頭紫黑色,自小穗上部之兩側(cè)伸出。有柄小穗常稍小,長約3毫米。染色體2n=60(Li H. W.,Ma,1951; Darlington et Wylie,1955)?;ü?-11月。
生長習(xí)性:
生于山坡草地
繁殖培育:
園林用途:
病蟲害防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