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(chǎn)地分布:
國內(nèi)分布:喜馬拉雅的中部和東部,西藏與尼泊爾交界的珠穆朗瑪峰附近、西藏亞東(春丕谷)以及昌都專區(qū)南部
形態(tài)特征:
低矮多年生草本,干時變黑,高3.5-12厘米。根莖變粗,垂直入地,長可達(dá)8厘米,基部生有肉質(zhì)紡錘形之側(cè)根,長亦可達(dá)8厘米,上方常分為數(shù)枝,根頸部生有披針形鱗片。莖單條,不分枝。葉基出者少數(shù),僅1-4枚,有長柄,柄長達(dá)2-6厘米,莖葉1-3枚,均為線狀披針形,長2-3厘米,寬2.5-5毫米,羽狀淺裂,裂片12-25對,卵狀披針形,長1-2毫米,寬1毫米,有波狀之齒?;ㄉ贁?shù),以2-5朵合成總狀花序,有明顯之梗,苞片葉狀,長16毫米,寬3毫米,有短柄,具波齒;萼作多少膨撇的鐘形,革質(zhì),全無毛,長13毫米,前方略略開裂,具5齒,齒披針形,相等,后方1枚亞全緣,其余膨大有齒;花冠紫紅,管長16-18毫米,喉稍擴大,盔略膨大,向前弓曲,直立部分與管等粗,長約6.5毫米,含有雄蕊的部分鐮形,長約6毫米,寬4毫米,前方相當(dāng)突然地狹縮成為幾乎向前平伸的喙,喙長3.5毫米,端截頭而有細(xì)裂,下唇寬16毫米,3裂,裂片圓形,有波齒,側(cè)方者較中間者大一半;雄蕊著生于子房頂與管端的中問,花絲兩對均頂端有毛;柱頭伸出。蒴果披針形,歪斜,銳尖頭,長20毫米,寬7.5毫米;種子少數(shù),狹橢圓形,種皮近乎黑色,幾無網(wǎng)脈,長2.5毫米,寬0.75毫米?;ㄆ?-8月。
生長習(xí)性:
生于海拔3,800-4,Soo米的高山草甸中。
繁殖培育:
園林用途:
病蟲害防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