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(chǎn)地分布:
產(chǎn)福建中部及南部。
形態(tài)特征:
竿高3—6米,粗1.5—2厘米,幼時無毛,竿壁厚約3毫米,髓呈橫隔的片狀,中部節(jié)間長20—25厘米;竿環(huán)和籜環(huán)均微隆起;竿中部每節(jié)具3枝。籜鞘綠色,具紫色脈紋,疏生褐色小斑點及易落的短刺毛,邊緣具纖毛;籜耳小,長圓形,長達(dá)4毫米;鞘口繼毛發(fā)達(dá),長約7毫米;籜舌顯著隆起,高達(dá)6毫米,先端有白色纖毛,背部有白粉;籜片綠色,披針形,外翻,o葉在每小枝為2—5(8)片;葉鞘初被柔毛,后變無毛;葉耳和縫毛在幼時發(fā)達(dá),后脫落;葉舌明顯隆起,高4—8毫米,山峰狀,先端呈嚙蝕形,背部密披細(xì)毛;葉片呈帶狀披針形,長11—20(30)厘米,寬l一2.3(3.0)厘米,先端長漸尖,基部楔形,上表面綠色,下表面粉綠色,無毛,葉緣的鋸齒不明顯,次脈5:— 對,小橫脈明顯。總狀花序頂生或側(cè)生;共具3---5枚小穗。小穗略扁或近圓柱形,綠侖而略帶紫色,含小花3—10朵,長2.5—7厘米,寬3—6毫米;小穗柄無毛,長2—13毫米;小穗軸節(jié)間長約7毫米,有柔毛;穎無毛,有光澤,第一穎長6一lo毫米,第二穎長1---1.8厘米,先端尖;外稃長1.6—1.9厘米,先端漸尖,疏被柔毛,13—19脈,小橫脈較明顯;內(nèi)稃長1.3一1.5厘米,背部具2脊,脊上有微柔毛;鱗被長5—6毫米,邊緣透明;花藥黃色,長6—12毫米。果實未見。筍期4月,花期4—5月。
生長習(xí)性:
海拔500—l000米山區(qū),常生于山坡
繁殖培育:
園林用途:
病蟲害防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