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(chǎn)地分布:
產(chǎn)云南(東南部至西部)、廣西(西南部)、貴州、四川、湖南(西部)、湖北(西部)、陜西(南部)和甘肅(南部)。生于海拔450-2600米的灌叢中或林下。也分布于緬甸和印度。 塊根在湖南作草藥用。 常被錯誤鑒定為羊齒天門冬,但可以通過葉狀枝每3枚成簇且較寬,花梗很短等特征,和后者區(qū)別開來。
形態(tài)特征:
直立草本,高45-100厘米。根通常在距基部1-4厘米處成紡錘狀膨大,膨大部分一般長1.5-3.5厘米, 粗5-8毫米,較少近于不膨大。莖平滑或略有條紋,上部有時具翅,分枝全部有翅。葉狀枝通常每3枚成簇,扁平,鐮刀狀,長(2-)5-12毫米,寬1-3毫米,有中脈;鱗片狀葉基部近無距?;?-4朵腋生,白色;花梗很短,長1-1.5毫米;雄花:花被長3-4毫米;雄蕊不等長,花絲下部貼生于花被片上;雌花較小,花被長約2毫米。漿果直徑5-6毫米,通常有2顆種子?;ㄆ?-6月,果期8-9月。
生長習(xí)性:
繁殖培育:
園林用途:
病蟲害防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