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(chǎn)地分布:
國內(nèi)分布:西藏、云南
國外分布:印度、尼泊爾、不丹
形態(tài)特征:
灌木,高0.5—1米,幼嫩枝、葉密被褐色星狀茸毛,稍后毛脫落,枝、葉變無毛。葉革質(zhì),對生或互生,卵形至長卵形,長6—10厘米,寬3—5厘米,頂端漸尖,基部鈍圓或近心形;葉柄長1—2厘米??偁罨ㄐ?,腋生,疏被毛,長5—15毫米,具花6—10朵;花梗長3—5毫米;苞片卵形;花托鐘狀,長約2.5毫米;副萼環(huán)狀;花冠橙紅色,芽時管狀,稍彎,長2.8—3厘米,下半部膨脹,頂部長圓形,急尖,裂片4,披針形;花絲長1.5毫米,花藥長5毫米;花柱線狀,柱頭頭狀。果陀螺形,淺黃色,長約8毫米,頂端截平,直徑4—5毫米,近基部急狹,光滑。 花期6—7月。
生長習性:
海拔2380—2850米的高山櫟林或針葉、闊葉混交林中,寄生于杜鵑屬、栒子屬,莢蒾屬等植物上。
繁殖培育:
園林用途:
病蟲害防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