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(chǎn)地分布:
國內(nèi)分布:江蘇西南部、浙江、江西西部、福建、湖南南部、廣東、廣西
國外分布:印度、越南北部、柬埔寨、菲律賓、日本
形態(tài)特征:
植株高25-35厘米。根狀莖直立或稍偏斜,先端被黑褐色鱗片。葉簇生;柄四稜,長10-20厘米,粗1-2毫米,連同葉軸為栗色(幼時有時為禾稈色),邊緣有時呈禾稈色,有光澤,光滑;葉片(成長葉)近一型,長圓形或卵狀長圓形,長20-25厘米,寬10-15厘米,一回羽狀;羽片通常2對,對生,斜向上,基部羽片有栗色的短柄,通常2-3叉,頂生小羽片線狀披針形,長10-15厘米,寬8-10毫米,先端漸尖,基部闊楔形,稍偏斜,兩側(cè)的小羽片遠短于頂生小羽片,第二對羽片偶為二叉,無柄,不下延,頂生羽片通常與其下一對側(cè)生羽片合生而成三叉,基部多少下延,葉緣有軟骨質(zhì)的邊,能育部分全緣,不育部分有銳鋸齒。主脈兩面均隆起,側(cè)脈明顯,單一或分叉。葉干后草質(zhì),灰綠色或上面為棕綠色,無毛。
生長習(xí)性:
繁殖培育:
園林用途:
病蟲害防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