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(chǎn)地分布:
分布于我國西南橫斷山地區(qū)的四川,云南和西藏東部。
形態(tài)特征:
莖直立,單生或數(shù)個叢生,中部以上假二叉狀分枝,被倒向短柔毛和開展的腺毛,基部圍以殘存葉柄和棕褐色膜質(zhì)鱗片狀托葉。葉對生;托葉卵形,棕色膜質(zhì),長8-12毫米,寬4-5毫米,先端圓形或急尖,基部合生,外被疏柔毛;基生葉和莖下部葉具長柄,柄長為葉片的3-4倍,中部以上葉柄漸短;葉片圓形或腎圓形,寬約4-5厘米,5深裂幾達基部,裂片倒卵狀楔形,下部全緣,上部羽狀分裂,小裂片常具不規(guī)則牙齒,先端銳尖,表面被短伏毛,背面僅沿脈被疏短柔毛。總花梗頂生或腋生,與葉近等長,具2花,被開展的紫色腺毛和倒向短柔毛;小包片鉆狀披針形,長6-7毫米;花梗與總花梗相似,下垂,果期下折;萼片長卵形,長8-10毫米,寬4-5毫米,先端具1-2毫米長的短尖頭,背面被腺毛,常為不均勻的污紫色;花瓣淡紫紅色,倒長卵形,略長于萼片,反折,先端圓形,下部漸狹,基部邊緣具短柔毛;雄蕊與萼片近等長,花絲基部擴展,具緣毛,上部淡紫紅色,花藥棕色;子房密被短柔毛,花柱分枝淡棕色。蒴果長約2.5厘米,被短柔毛。種子腎形,長2.5-3毫米,具網(wǎng)紋。花期7-8月,果期8-9月。
生長習性:
生長于海拔3,000米至4,300米的地區(qū),常生長在林緣、灌叢中、山地草甸以及亞高山。
繁殖培育:
園林用途:
病蟲害防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