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(chǎn)地分布:
產(chǎn)長江流域以南各省區(qū)。
形態(tài)特征:
喬木,高4—20米,胸徑達(dá)40厘米,樹皮紅褐色或灰褐色粗糙;嫩枝稍扁,具槽紋被銹褐色星狀絨毛,老枝漸變無毛,圓柱形,紫褐色或灰褐色。葉互生,革質(zhì),橢圓形、長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,長5—1 5(一l 8)厘米,寬2—5(一8)厘米,頂端漸尖,尖頭有時稍彎,基部楔形,邊近全緣,上面無毛或僅中脈疏被星狀毛,下面密被黃褐色至灰褐色星狀絨毛,側(cè)脈每邊5--12條,中脈在上面凹陷,下面隆起,第三級小脈近平行,下面較明顯??;葉柄長1—1·5(一2)厘米,上面具深槽或近四棱形,密被灰褐色或銹色星狀絨毛??偁罨ㄐ蚧驁A錐花序,頂生或腋生,長6—12厘米;花序梗和花梗均密被灰褐色或銹色星狀柔;花白色,長10一l 5毫米;花梗長l一3毫米;小苞片鉆形或舌形,長2—3厘米,密被星狀柔;花萼杯狀,高3—5(一7)毫米,寬2—4(一7)毫米,萼齒三角形或波狀,外面密被灰黃色星狀絨毛和疏生褐棕色或黃褐色星狀短柔毛,內(nèi)面近頂端疏被白色長柔毛;花冠4(一5)裂,裂片披針形或長圓形,長8—10毫米,寬2—3毫米,外面密被緊貼星狀短柔毛。內(nèi)面無毛,干時暗紫色或黃褐色,邊緣常狹內(nèi)褶,花蕾時作鑷合狀排列,花冠管短,無毛;雄蕊8一10枚,較花冠稍短,花絲扁平,下部聯(lián)合成管,無毛,上部分離,被星狀短柔毛,花藥長圓形,長約3毫米;花柱約與花冠近等長,無毛。果實(shí)卵狀球形,直徑1--1.8厘米,密被灰色至褐色星狀絨毛,成熟時從頂端向下3瓣開裂;種子褐色,無毛,宿存,花萼包圍果實(shí)的基部至一半.花期3—5月,果期9—11月。
生長習(xí)性:
生于海拔100—3000米山地、丘陵地常綠闊葉林中;屬陽性樹種,生長迅速,可用種子繁殖。越南也有。
繁殖培育:
園林用途:
本種木材堅(jiān)硬,可供家具和器具用材;種子可制肥皂或油漆;根和葉可做藥用,可祛風(fēng)除濕、理氣止痛,治風(fēng)濕關(guān)節(jié)痛等。
病蟲害防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