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地分布:
產臺灣。生于山坡疏林中。模式標本采自臺灣中部
形態(tài)特征:
喬木,高達15米,直徑50-90厘米,樹皮暗灰褐色,稍平滑;嫩枝密被褐色星狀短柔毛,成長后變無毛。葉嫩時膜質,成長后革質,卵形至卵狀披針形,少橢圓狀披針形,長10-15厘米,寬4-5厘米,頂端漸尖,基部楔形或寬楔形,邊緣有疏鋸齒,上面葉脈疏被灰色星狀短柔毛,下面被毛稍密,側脈每邊9-11條,和中脈均在上面凹陷,下面明顯隆起。圓錐花序生于小枝上部葉腋,長約8厘米,有花10-15朵;花序梗、花梗和小苞片均疏被星狀短柔毛;花白色,長1.3-1.6厘米;花梗長約4毫米;小苞片鉆形,長2-3毫米,早落;花萼杯狀,高約6毫米,頂端有披針形5小齒,外面被灰色星狀短柔毛;花冠裂片長圓形,長約1.3厘米,寬約5毫米,頂端圓形,兩面均密被灰黃色星狀絨毛;雄蕊10枚,其中5長者約與花冠等長,花絲扁平,膜質,上部分離,下部聯(lián)合成長約8毫米的管;花藥長約3毫米;花柱長約18毫米,柱頭稍5裂,子房密被灰色長絨毛。果實長圓形或長橢圓形,長約12毫米;果梗成熟后稍彎,外果皮稍肉質,干時暗褐色,易脫落,內果皮木質,成熟時開裂成5果瓣;種子很多,狹長圓形,長5-7毫米,種皮脆骨質,蜂窩狀,兩端有不等長的膜質翅?;ㄆ?-5月,果期8-9月。
生長習性:
繁殖培育:
園林用途:
病蟲害防治